证监会的“圣诞礼物”:红筹境外上市、VIE纳入监管!
本文解读作者 跨境金融研究院 王志毅,解读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个人转发,机构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2021年12月24日,圣诞夜的晚上,证监会官网悄然发布了境外上市制度的征求意见稿(管理规定和备案办法)并答记者问。
关于就《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关于就《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最核心的内容是将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统一纳入监管,实行备案管理。
也就是说如果正式稿发布,红筹上市也或将纳入证监会的监管,需取得备案。
并且在答记者问中,证监会还明确“在遵守境内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满足合规要求的VIE架构企业备案后可以赴境外上市。”
此外,还明确在境外多地上市、通过借壳上市、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上市等方式也参照IPO进行备案。
同时,证监会反复强调,本次不是对境外上市政策收紧,不搞变相行政审批。
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结合境内资产收入利润占比、高管构成和业务经营地等情形综合认定境外间接发行上市行为。
《备案办法》
第三条 境内企业境外间接发行上市的认定,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发行人符合下列情形的,认定为境内企业境外间接发行上市:
(一)境内企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或净资产,占发行人同期经审计合并财务报表相 关数据的比例超过 50%;
(二)负责业务经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多数为中国公民或经常居住地位于境内,业务经营活动的主要场所位于境内或主要在境内开展。
先从增量开始备案
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存量企业备案另行安排,给予过渡期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一是先从增量开始。对增量企业和发生再融资等活动的存量企业,按要求履行备案程序;其他存量企业备案将另行安排,给予充分的过渡期。二是区分首发和再融资。充分考虑境外市场再融资便捷高效的特点,对再融资在备案时点、备案材料要求等方面作了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与境外市场实践做好衔接,减少对境外上市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
此外,证监会将牵头建立企业境外上市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在收到企业备案申请材料后,主动与有关主管部门加强沟通或征求意见。
证监会本次境外上市的管理规定和备案办法同时发布,并且选择在圣诞夜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发布,可谓是为境内外资本市场送上了一份圣诞大礼包。强调不是对境外上市监管政策的收紧,而是为企业境外上市活动提供清晰、透明和可操作的规则,构建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这一表态或能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
本次的办法发布可以说市场此前早已经有所预期。
今年或许是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们不好过的一年。此前,由于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退市以及今年滴滴的美股上市因为涉及信息与数据安全问题,此后被迫退市转战港股,再加上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直接导致一大批海外上市的教育公司股价大跌甚至面临倒闭;而美国那边2020年12月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一直强调要取得中概股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否则三年后美国的中概股可能面临退市。这些种种不利因素叠加,可能会影响到境外投资者对于中概股的信心,甚至进而影响到对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因此,尽早发布一个明晰的境外上市监管框架已是迫在眉睫。
此前,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只有境内主体直接H股上市需要证监会审批,对于民营企业搭建红筹架构在海外间接上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主管部门,而是由各个部门的审批/备案要求分别操作,比如红筹架构搭建就可能会涉及到发改委、商务部的境外投资审批,外汇局的37号文登记、ODI、FDI等政策。这些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节点下的执行口径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比如VIE的合规性问题,商务部前几年几次想予以明确最后都没有明文规定,再比如商务部的10号令关联并购的问题,市场上通过所谓的两步走来规避监管。这些其实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为了规避境内的监管规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境外上市为国内早年的互联网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国内企业融资问题,因此境内外的资本市场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当这么多年来处于灰色地带的问题逐一浮出水面,终于避无可避的时候,或许尽早明确标准和备案程序,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以下来源:证监会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日期:2021-12-24 来源:证监会
2021年12月24日,证监会公布《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和《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备案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各界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证监会有关负责同志。
一、问:请介绍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的背景。
答: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些年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稳蹄疾,以直接和间接形式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家数不断增多,遍及香港、纽约、伦敦等多个境外市场。境外上市在支持我国企业利用外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境外上市企业为国家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境内外投资者也通过投资上市企业分享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红利。
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是在资本市场深化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目前规范企业境外上市活动的法规基础主要是199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160号,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其制定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总体上已落后于市场实践,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2019年12月,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明确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应当符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企业、中介机构、境内外投资者等市场主体十分关注境外上市监管制度的完善与改革,期待国家尽快出台制度规则进一步明确程序和要求,促进企业依法依规开展境外上市活动。
在此背景下,中国证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对《特别规定》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评估,针对现行制度短板和市场发展实际需要,提出了全面修订《特别规定》、统一制定规范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活动法规的工作思路,并起草形成了《管理规定》和与之配套的《备案办法》。
下一步,经履行公开征求意见等立法程序,在相关制度规则正式发布实施时,证监会还将制定发布备案指引,进一步细化备案管理的具体安排,确保市场主体在办理备案时有清晰明确的规则依据。
二、问:请介绍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的必要性。
答: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不仅是助力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际举措,也体现了我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首先,这是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的需要。中国证监会和有关主管部门尊重企业依法合规自主选择上市地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从来没有动摇。展望未来,扩大开放的方向不会改变,支持企业用好两种资源的态度也不会改变。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并不是对境外上市监管政策的收紧。我们将继续坚持在开放中谋发展、在规范中促发展,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畅通,为企业境外上市活动提供清晰、透明和可操作的规则,构建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其次,这是推进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境外上市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企业不管在哪里上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最基本的要求。近年来,个别境外上市企业出现了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损害了中国企业的整体国际形象,对中国企业境外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统筹开放和安全,提升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整体合规水平,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境外上市在促进科技进步、支持企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保护境内外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境外上市活动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这是深化境外上市监管“放管服”改革的需要。近年来,证监会积极推动境外上市监管“放管服”改革,精简申报文件和审核内容,大幅缩短审核周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备案管理将在现行境外上市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坚持“放得开,管得住,服务好”,不对企业是否符合境外上市地发行上市条件等进行审查,也不搞变相审批,重在加强境内外监管协作,压实市场主体责任,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放开搞活,使境外上市监管“放管服”改革持久落实见效。
三、问:请介绍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平稳有序实施和过渡期的有关安排。
答:我们将坚持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备案管理平稳实施。
在制度设计方面主要体现:一是先从增量开始。对增量企业和发生再融资等活动的存量企业,按要求履行备案程序;其他存量企业备案将另行安排,给予充分的过渡期。二是区分首发和再融资。充分考虑境外市场再融资便捷高效的特点,对再融资在备案时点、备案材料要求等方面作了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与境外市场实践做好衔接,减少对境外上市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
四、问:请介绍境外上市备案管理主要流程。
答:证监会备案管理将重点关注境内企业合规情况,遵循必要、合理的原则设定备案程序和材料要求,避免过多增加企业负担,备案管理将比现行的行政许可更加高效便捷。按照备案管理制度要求,企业须对重点合规事项提交说明,中介机构须出具必要的核查意见。备案材料完备、符合规定要求的,证监会在20个工作日内出具备案通知书,如证监会认为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完整、不充分,将要求企业进行补充说明。根据企业材料反映的情况,证监会视需征求有关主管部门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不计算在备案时限内,征求意见情况将及时反馈给申请人。
五、问:请介绍备案管理制度下加强境内监管协同有关考虑。
答:为保障备案管理顺利实施,证监会将与境内有关行业和领域主管部门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加强政策衔接、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不会要求企业到多个部门拿“路条”、跑审批,尽可能减轻企业监管负担。
首先,对特定行业领域主管部门以制度规则明确要求企业境外上市前履行监管程序的,企业提交备案申请前应当取得主管部门出具的监管意见、备案或核准等文件。比如,根据《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规定,中资商业银行境外上市前须履行银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批程序。
其次,根据《管理规定》,证监会将牵头建立企业境外上市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在收到企业备案申请材料后,主动与有关主管部门加强沟通或征求意见,以提高备案效率。同时,证监会将配合推动有关主管部门明晰相关领域的监管制度规则,提高政策可预期性。
最后,对涉及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网络安全审查等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的企业境外上市,在提交备案申请前,企业应当依法申报安全审查。
六、问:请介绍完善跨境证券监管合作安排的有关考虑。
答:在资本市场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监管机构更需要加强监管合作和政策沟通。证监会将进一步推动与境外主要市场证券监管机构完善跨境证券监管合作安排。一是与境外证券监管机构建立备案信息通报机制,加强境外上市监管信息共享。二是加强跨境执法合作,共同打击企业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三是积极推进跨境审计监管合作,为企业境外上市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七、问:请介绍对协议控制(VIE)架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的考虑。
答:在遵守境内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满足合规要求的VIE架构企业备案后可以赴境外上市。
证监会就境外上市相关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日期:2021-12-24 来源:证监会
为促进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支持企业依法合规赴境外上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160号)提出了修订建议,研究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并同步起草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备案办法》),作为《管理规定》的配套规则,现一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规定》共五章二十八条,主要内容:一是完善监管制度。对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活动统一实施备案管理。二是加强监管协同。建立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协调机制,强化监管协同;境外上市备案管理与安全审查等机制做好衔接;完善跨境证券监管合作安排,建立备案信息通报等机制。三是明确法律责任。明确未履行备案程序、备案材料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四是增强制度包容性。结合资本市场扩大开放实践和支持企业发展需要,明确在股权激励等情形下,境外直接发行上市可向境内特定主体发行;进一步便利“全流通”;放宽境外募集资金、派发股利的币种限制,满足企业在境外募集人民币的需求。
证监会《备案办法》共二十四条,主要内容:一是明确备案管理适用范围及相关认定标准。二是明确备案主体和备案程序。三是明确重大事项报告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四是明确境外证券公司的备案要求。
国家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方向不会改变,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到境外上市、用好两种资源的态度不会改变,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欢迎社会各界对境外上市制度规则提出宝贵意见,证监会将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立法程序推动尽快发布实施。
关于就《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关于就《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关于《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 (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一、起草背景
1994 年发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对规范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活动,支持企业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直接和间接形式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家数不断增多,遍及香港、纽约、伦敦等多个境外市场。近些年来,企业境外上市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现行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暴露出一些缺陷和短板,《特别规定》虽然做过一些局部修订和完善, 但总体上已落后于市场实践,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2019 年 12 月,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明确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应当符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企业、中介机构、境内外投资者等市场主体十分关注境外上市监管制度的完善与改革, 期待国家尽快出台制度规则明确程序和要求,促进企业依法依规开展境外上市活动。
在此背景下,中国证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对《特别规定》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评估,针对现行制度短板和市场发展实际需要,提出了全面修订《特别规定》、统一制定规范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活动法规的工作思路,并起草形成了《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
二、总体思路和原则
《管理规定》起草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系统思维,以合规监管为主线,以备案管理为抓手,以监管协同为保障,促进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规范健康发展。起草中体现了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地补齐监管缺陷和制度短板,将境外上市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实施备案管理。二是坚持依法监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要求,压实企业和中介机构责任,减少不合理的管制,与行业监管有效衔接,为企业境外上市创造更加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支持符合政策和条件的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规范发展。三是坚持稳中求进。明确监管范围、要求和程序,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尊重商业惯例和市场实践,区分存量和增量,稳妥有序推进改革落地实施。
三、主要内容
《管理规定》共五章二十八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明确备案监管安排,落实改革要求
一是明确范围标准。统一将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纳入备案管理范围,明确境外上市活动和主体界定标准。二是明确备案要求。明确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应当履行备案程序,授权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制定备案的具体办法。三是明确监管红线。对于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上市融资、危害国家安全、存在重大权属纠纷、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等四类情形,明确不得赴境外上市。不额外设置门槛和条件,支持依法合规的境内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二)加强监管协同,提高备案效率
一是明确监管职责,加强监管协同。明确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加强对相关企业和服务机构的 监督管理。建立境外上市监管协调机制,国务院证券监督管 理机构与行业主管部门在政策制定、日常监管和风险应对等方面加强监管协同。境外上市备案管理与安全审查机制做好衔接,明确境外发行上市涉及安全审查的,应当依法履行安全审查程序。二是完善跨境证券监管合作安排。与境外证券监管机构建立备案信息通报机制,加强跨境证券监管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强化依法合规约束。明确企业和中介机构依法合规、维护国家安全和保守国家秘密的主体责任。实施备案信息公开,强化社会监督。明确未履行备案程序擅自境外上市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通过行政处罚和诚信档案等措施立体追责,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三)增强制度的包容性,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放宽发行对象限制。结合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实践和市场需要,放宽境外直接发行上市在股权激励等情形下对境内特定对象发行的限制,支持企业发展。二是明确“全流通”安排。对境外直接上市“全流通”业务一体适用备案管理,进一步便利“全流通”。三是放宽币种限制。放宽境外募集资金、派发股利的币种限制,明确可通过人民币进行,满足企业在境外募集人民币的需求。
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在境外发行证券或者将其证券在境外上市交易(以下简称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相关活动,促进境内企业依法合规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实 现规范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境内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存托凭证、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或者将其证券在境外上市交易的,适用本规定。
境内企业直接在境外发行证券或者将其证券在境外上市交易(以下简称境内企业境外直接发行上市),是指注册在境内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外发行证券或者将其证券在境外上市交易。
境内企业间接在境外发行证券或者将其证券在境外上市交易(以下简称境内企业境外间接发行上市),是指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在境内的企业,以境外企业的名义,基于境内企业的股权、资产、收益或其他类似权益在境外发行证券或者将证券在境外上市交易。具体标准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
第三条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的,应当依法合规经营, 遵守外商投资、国有资产管理、行业监管、境外投资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不得扰乱境内市场秩序,不得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条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境外发行上市的境内企业及提供相应服务的证券服务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监管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规则衔接、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
第五条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对等互惠原则,加强与境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有关主管部门的跨境监督管理合作,实施跨境监督管理。
第二章 境外发行上市
第六条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的,应当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备案程序,报告有关信息。具体备案办法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
第七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境外发行上市:
(一)存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明确禁止上市融资的情形;
(二)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审查认定,境外发行上市威胁或危害国家安全的;
(三)存在股权、主要资产、核心技术等方面的重大权 属纠纷;
(四)境内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内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或者因涉嫌犯罪正在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重大违法违规正在被立案调查;
(五)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三年内受到行政 处罚且情节严重,或者因涉嫌犯罪正在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重大违法违规正在被立案调查;
(六)国务院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的,应当严格遵守外商投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切实履行国家安全保护义务。涉及安全审查的,应当依法履行相关安全审查程序。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以要求剥离境内企业业务、资产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消除或避免境外发行上市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九条 境外发行上市的境内企业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章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司治理和财务、会计行为。
第十条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的,发行对象应为境外投资者,但符合本条第二款规定或者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境内企业境外直接发行上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境内特定对象发行:
(一)实施股权激励;
(二)发行证券购买资产;
(三)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形。
境内国有企业依照前款规定向境内特定对象发行的,应当同时符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 境内企业境外直接发行上市的,持有其境内未上市股份的股东履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备案程序后,可以依法将其持有的境内未上市股份转换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到境外交易场所上市流通。
前款所称境内未上市股份,是指境内企业已发行但未在境内外交易场所上市或挂牌交易的股份。境内未上市股份应当在境内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集中登记存管。境外上市股份的登记结算安排等适用境外上市地的规定。
第十二条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可以外币或者人民币募集资金、进行分红派息。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所募资金用途和投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相关资金汇兑及跨境流动,应当符合国家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和跨境人民币管理等规定。
第十三条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境内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保证备案材料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五条 从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业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和道德规范,建立并保持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保证所制作、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开展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业务,应当依法接受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密制度,采取必要措施落实保密责任,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涉及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对境外发行上市的境内企业,以及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开展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业务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调查。
违反本规定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
第十八条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前,存在本规定第七条所列情形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境内企业暂缓或者终止境外发行上市,已经备案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撤销备案。
第十九条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违反本规定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通过跨境监督管理合作机制通报境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境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及相关活动进行调查取证的,可以根据跨境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提出协查请求;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提供必要协助。境内单位和个人按照境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调查取证要求提供相关文件和资料的,应当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告,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提供。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未履行备案程序,或者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规定境外发行上市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对境内企业给予警告,并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资质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境内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给予警告,单处或者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未严格履行职责、 督促企业遵守相关规定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在备案材料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尚未发行证券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境内企业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发行证券的,对境内企业处以境外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十以上一倍以下的罚款。对境内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给予警告, 单处或者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未勤勉尽责,在境内制作、出具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或者在境外制作、出具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扰乱境内市场秩序,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业务收入或者业务收入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并处暂停或禁止在境内从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业务。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或其他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将有关市场主体遵守本规定的情况纳入证券市场诚信档案并共享至全 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依法依规实施惩戒。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境内上市公司有控制权的所属企业到境外发行上市,以及境内上市公司以境内证券为基础在境外发行 可转换为境内基础证券的存托凭证等证券品种,适用本规定, 并应当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其他相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境内企业,指注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包括境外直接发行上市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和境外间接发行上市主体的境内运营实体。
本规定所称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指从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业务的境内外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 X 年X 月 X 日起施行。1994 年 8月 4 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和 1997 年 6 月 20 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同时废止。
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一、制订背景
为做好与《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的配套衔接,落实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的要求,促进境外上市企业规范健康发展,证监会制定《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备案办法》),明确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程序和监管要求,规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行为,确保备案管理顺畅有效实施。
二、主要内容
《备案办法》共二十四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境外间接发行上市的认定标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结合境内资产收入利润占比、高管构成和业务经营地等情形综合认定境外间接发行上市行为。
(二)明确备案主体和流程。一是明确备案主体。境外直接发行上市的,由发行人履行备案程序;境外间接上市的,发行人应当指定一家主要境内运营实体履行备案程序。二是明确备案流程。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应在境外提交发行申请文件后3个工作日内履行备案程序;充分考虑境外市场再融资的便捷性,对于境外上市后发行证券的,应在发行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履行备案程序。同时,与境外市场常见的分次发行(或储架发行)、秘密递交等制度安排在备案程序上作了衔接。
(三)明确对特定境外发行上市行为一体适用。对于在境外多地上市,以及通过借壳上市、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上市等方式实现境外上市的,明确应当按照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要求履行备案程序。
(四)明确上市后重大事项报告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于控制权变更、受境外监管机构调查处罚、主动退市或强制退市等情形,要求在相关事项发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具体情况。
(五)明确境外证券公司备案要求。境外证券公司对境内企业开展尽职调查等,涉及入境执业问题。明确境外证券公司从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保荐业务或担任主承销商的,应当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并明确境外证券公司“首次备案”和年度报告要求。
(六)提高备案便利性。较现行境外上市行政许可材料作进一步简化;对发行人子公司和境内运营实体,可按重要性原则确定报告信息的详略程度。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规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境内企业境外直接或间接发行上市,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备案。
对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予以备案,不表明中国证监会对该企业的投资价值或者投资者的收益作实质性判断或者 保证,也不表明中国证监会对备案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
第三条 境内企业境外间接发行上市的认定,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发行人符合下列情形的,认定为境内企业境外间接发行上市:
(一)境内企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或净资产,占发行人同期经审计合并财务报表相 关数据的比例超过 50%;
(二)负责业务经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多数为中国公民或经常居住地位于境内,业务经营活动的主要场所位于境内或主要在境内开展。
第四条 境内企业境外直接发行上市的,由发行人履行备案程序,报告有关信息。
境内企业境外间接发行上市的,发行人应当指定一家主要境内运营实体履行备案程序,报告有关信息。
第五条 发行人应当在境外提交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 3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备案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一)备案报告及有关承诺;
(二)行业主管部门等出具的监管意见、备案或核准等文件(如适用);
(三)有关部门出具的安全评估审查意见(如适用);
(四)境内法律意见书;
(五)招股说明书。
发行人境外发行上市后在其他境外市场发行上市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履行备案程序。
第六条 发行人境外上市后发行境外上市证券,应当在发行完成后 3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备案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一)备案报告及有关承诺;
(二)境内法律意见书。
第七条 发行人境外上市后发行境外上市证券购买资产,未构成本办法第八条情形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履行备案程序;所购买资产为境内资产的,应当在首次公告交易事项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履行备案程序。
备案报告应就下列事项作出充分说明:
(一)本次交易有利于发行人增强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可能导致发行人主要资产为现金或者无具体经营业务的情形;
(二)所涉及的资产权属清晰,资产过户或者转移不存在法律障碍,相关债权债务处理依法合规,履行了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
(三)购买资产为境内经营性资产的,相关境内企业不存在违反《管理规定》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情形;
(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外商投资、境外投资、国有 资产管理、外汇管理、跨境人民币管理等有关规定,履行了 必要的备案、核准等程序。
特定对象以现金或者资产认购发行人发行的境外上市证券后,发行人用同一次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向该特定对象购买资产的,视同发行人发行境外上市证券购买资产。
第八条 通过一次或多次收购、换股、划转以及其他交易安排实现境内企业资产境外直接或间接上市的,境内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履行备案程序,不涉及在境外提交申请文件的,应当在首次公告相关交易安排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履行备案程序。
相关交易安排不得存在可能导致境外上市公司主要资产为现金或者无具体经营业务的情形。
第九条 境内企业境外直接发行上市的,持有其境内未上市股份的股东申请将所持有的境内未上市股份转换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到境外交易场所上市流通,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并委托境内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备案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
(一)备案报告及有关承诺;
(二)境内法律意见书。
第十条 备案材料完备、符合规定要求的,中国证监会在 20 个工作日内出具备案通知书,并通过网站公示备案信息。
备案材料不完备或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中国证监会在收到备案材料后 5 个工作日内告知需补充的内容,补充材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备案时限内。
在备案过程中,发行人可能存在《管理规定》第七条所列情形的,中国证监会征求有关主管部门意见的时间不计算在备案时限内。
发行人境外发行上市前,存在可能影响发行上市的重大事项的,中国证监会、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按照《管理规定》 第十八条处理。
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履行备案程序的,备案有效期为一年。
第十一条 发行人在境外采用秘密或非公开方式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在履行备案程序时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延后公示备案情况,并应当在境外公开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 3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发行人完成境外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后,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要求备案境外发行上市情况。
发行人境外上市后发行境外上市证券,采用分次发行 的,应当在首次发行完成后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履行备案程序,说明拟发行的证券总数。剩余各次发行完成后,应当在 3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发行情况。
第十二条 备案报告和法律意见书应包括发行人主要子公司、境内运营实体及控制关系等情况,对于其他子公司或境内运营实体可以在备案材料中提供分类汇总情况。
确定主要子公司或境内运营实体时,应考虑其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净资产等财务数据占发行人合并财务报表相关财务数据的比例,以及经营业务、未来发展战略、 持有资质或证照对公司的影响等因素。
备案材料中应当提供确定主要子公司或境内运营实体的依据,且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三条 发行人备案后、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前,发生以下重大事项的,发行人应当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自相关事项发生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更新备案材料:
(一)主营业务或业务牌照资质的重大变更;
(二)股权结构的重大变更或控制权变更;
(三)发行上市方案的重大调整。
第十四条 境内企业境外直接发行上市向境内特定对象发行的,应当符合外商投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跨境人民币管理等规定。
第十五条 发行人境外上市后发生以下重大事项,应当在发生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具体情况:
(一)控制权变更;
(二)境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采取调 查、处罚等措施;
(三)主动终止上市或强制终止上市。
发行人境外上市后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发生重大变化,不再属于备案范围的,应当自变化发生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专项报告及境内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 意见,说明有关情况。
第十六条 境外证券公司从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保荐业务或担任主承销商的,应当在首次从事相关业务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应当于每年 1 月 31 日前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年度从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业 务情况的报告。
境外证券公司违反前款规定的,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并通报其所在国家(地区)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情节严重的, 中国证监会三个月到一年内不接受相关机构出具的备案材料并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 境内企业境外直接发行上市的,应当参照《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制定公司章程,规范公司治理。
第十八条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相关主体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关于境外发行上市保密和档案管理 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密和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做好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中国证监会、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依法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措施,或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依法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同时采取三个月到一年内不接受相关单位及其责任人出具的备案材料的措施:
(一)备案材料内容存在相互矛盾或者同一事实表述不一致且有实质性差异的;
(二)备案材料内容表述不清、逻辑混乱,严重影响理解的;
(三)未及时报告或说明重大事项的。
中国证监会进行检查、调查或采取监管措施的,可通过派出机构实施。
第二十条 境内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上市,以及境内上市公司以境内上市股份为基础证券在境外发行可转换为基础证券的存托凭证的,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并应当按照本办法履行备案程序。
第二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与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备案信息通报共享。
第二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备案指引, 明确备案材料的格式、内容要求和应当附具的文件等。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控制关系或控制权,是指单独或者共同、直接或者间接能够实际支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决策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持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权、表决权或者其他类似权益的;
(二)能够对董事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等类似决策机构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
(三)通过合同、信托、协议等安排对经营活动、财务、人事、技术等施加重大影响或为受益所有人的。
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所称资产,包括证券、实物、技术、知识产权、股权、债权等。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 X 年 X 月 X 日起施行。《关于执行<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的通知》同时废止。
END
本文根据跨境金融研究院《跨境资本流动全体系(2021年线上版)》中,境外IPO主题的内容整理。
本主题全面介绍了境外IPO动态、港股IPO条件及业务流程、境外IPO模式选择与红筹搭建、境外IPO外汇合规要求及案例、红筹架构外汇登记要点、10号文规定下的外汇合规路径选择及境外IPO募集资金回流。
问:港股上市主要有哪几种模式?各有什么优势
第一种是通过买壳间接上市。
非上市公司作为收购方,通过协议方式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获得壳公司的控股权,然后对壳公司的人员、资产、债务实行重组,向壳公司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与业务,实现自身资产与业务的间接上市。借壳上市是一种对低市值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
优势在于:
1、比其他上市模式简单、快捷,一般干净壳3-5个月,重组壳5-8个月,死壳6-12个月;
2、无需支付几百万的中介费用,而冒最后上市失败的风险;
3、无需符合其他上市模式的利润要求;
4、审批程序相对简单;
劣势在于:
1、买方在成为拥有超过30%普通股的股东后的24个月内,累计注入资产的任一指标高于壳公司的收益、市值、资产、盈利、股本等五个测试指标中任何一条的100%,认定为重大交易,可能面临IPO申请标准来审批。
2、如果购入上市公司股份超过30%,须向其余股东提出全面收购。
3、证监会对清洗豁免审批有严格的要求,除非证明如果没有买家的资金注入,壳公司可能面临清盘,否则不会轻易审批。
4、原有资产的清理复杂程度较高,如收购人没有兴趣经营的资产需要由上市公司卖给前控股股东;壳公司过去经营中可能存在潜在负债、不良资产或者法律纠纷等。
5、需要事先支付大笔壳资源费用,也面临着监管审批和资金出境不确定性。
第二种是通过H股直接上市。
是指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立并由内地政府、机构或个人控制的公司,通过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审批后,直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优势在于不用单独搭结构,具体流程为:
1.、将境内公司重组,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制定境外上市公司章程;
2、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文件,获得预受理的《受理通知书》(俗称“小路条”);
3、可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申请文件;
4、 中国证监会给予正式批文(俗称“大路条”);
5、香港联交所正式批准。
上市条件包括:
1、符合境外上市法律法规要求,满足联交所上市财务指标要求;
2、筹资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及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立项的规定;
3、具有完善的内控制度及稳定的管理层和管理水平;
4、上市后分红派息有可靠的外汇来源,符合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
5、隐形门槛较高,国发〔1997〕21号文明确支持国有企业境外直接上市;
第三种是港股红筹架构直接上市
是指境内股东(包括机构和个人)以其控制或拥有的境内企业权益为基础,在境外设立或控制特殊目的公司,然后由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反向收购国内公司,实现境外控股公司海外上市融资的目的,但公司的主要资产和业务仍在中国境内。
架构搭建主要流程和框架:
①个人特殊目的公司合法成立
②机构股东境外直接投资获得发改委、商务委等批复(如有)
③ 外商投资企业WOFE设立
④ 外商投资企业控制境内实体企业
⑤ 境外上市募集资金的调回与使用
优势在于:
1、小红筹无需经过中国证监会审批,不确定性较小
2、资本运作不受国内法律监管
3、股票可以全流通
4、可以享受离岸岛国税务优惠
5、海外架构更容易被国际投资人认可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报名课程↓↓